牟海县委的活动中心——瑞泉中学

  • 牟海县委的活动中心——瑞泉中学已关闭评论
  • 238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热点资讯

民国初年大兴办新学时,1913年,牟平十区乡绅徐宗尧、刘岐峰、姜吉德、刘梦泽等人,利用徐家村(现属乳山市)寺山上一座叫瑞泉院的庙宇,集资办起了一座小学叫瑞泉院小学。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扩建楼房和平房77间,于1920年开始招收小学高级班。1925年又开始招收中学班,建立了牟平史上最早的一所中学——私立瑞泉中学(高级小学更名为私立瑞泉中学附属小学),由徐宗尧任董事长兼校长。中学生来源大多是牟平、福山、栖霞县南乡和海阳县东乡、文登县西乡的平民子弟。开始只招一个班,后来招三个班。学校董事会思想开明,特别注意聘请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大学生任教员,中学部与小学部的课程一律按照正规学校要求设计,大开教学新风。瑞泉中学在全县一时名声鹊起。

曾在瑞泉中学上过学的黄疃(现属乳山市)人刘经三,是个富有激情和正义感的热血青年,1932年秋,同为瑞泉中学毕业的牟海特别支部特支书记宋竹庭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按排他到牟海地区开展党的工作。刘经三很熟悉瑞泉中学的情况,瑞泉小学建校之初,毁神拆庙建教室,从一开始就具有反帝反封建意识,教师队伍大多是思想进步的新文化青年,接受新生事物快,就想把瑞泉中学建成党的秘密活动场所。于是他在学校董事会换届之际,以父亲刘岐峰是老乡长的影响,如愿以偿地被推举为董事长。有了主动权,他就把鲁自嘉(后任中共牟海县委宣传委员)、宋绍九(历任任牟平九区区委书记、牟平县委宣传委员、县委书记)、于子聪(后任牟平县委委员)等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教师调进学校任教,他们以学校为大本营,秘密到文登、牟平、海阳南部沿海一带村庄和学校开展工作,在老鸦庄、刘伶庄、水道、午级和西南部的地口等地20多个村庄,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多次发动和领导了牟平南部沿海一带,农、渔、盐民同官府的斗争,很快将瑞泉中学建成党组织在牟平南乡的活动中心。

在校内,他们着力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进步力量。鲁自嘉、牟冠卿等共产党员以解释“三民主义”为题,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讲授《社会发展史》,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和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罪行;建立了“反帝大同盟”、“史地研究会”,让学生直接参入反帝反封建斗争。他们经常编写、刻印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翻身解放的小册子让学生到农村散发。农历三月十一日是瑞泉院赶庙会的日子,师生们积极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演文明戏,向群众做宣传鼓动工作。宋绍九、于子聪等师生合演的《嫁闺女》这出戏,曾轰动一时,受到热烈欢迎,寺山四乡数十个村庄几万人受到教育。

1932年底,中共海莱特支负责人张静源受省委委派,到胶东进行特委的筹建工作,联络站设在牟平、海阳两县交界处的霄龙寺,联络站以养鸡养鸭为掩护,对外称“霄龙寺鸡鸭公司”,让刘经三任经理。1933年1月,第一任中共牟平县委在十区归仁村(现属乳山市)正式成立,刘经三任书记,瑞泉中学教师宋绍九、于子聪任委员。同年3月,中共胶东特委在北伶庄村(现属乳山市)成立,张静源为书记,刘经三任组织委员兼地下武装指导员。因刘经三忙于党务,无暇过问学校工作,他于同年2月亲自登门邀请曾任山东省参议员的牟平籍著名民主人士于清泮去管理学校。于清泮因有要务在身,便推荐大学刚毕业闲赋在家的儿子于云喜任瑞泉中学校长。这年麦季,有人到牟平县政府告状,说共产党在瑞泉中学有活动。县公安局派人下去调查。刘经三进行了一番周旋,最后公安局的人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空手而回。不过,学校从此也被国民党政府盯上了。为保存革命力量,组织将牟冠卿、宋绍九、于子聪等共产党员调到别处任教,下半年,学校改由旧派人物李拓天任校长。从此,学校比较沉闷,1934年以后中学无校长,1935年瑞泉中学停办,一直没有恢复。

瑞泉中学只办了十年的时间,但它却是牟、福、栖、海、文五县交界地区一所影响很大的初级中学。它在一个时期内是牟海地区地下党的活动中心,对胶东东部地区早期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它又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领导胶东著名的“一一·四”暴动的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胶东特委委员、牟平第一任县委书记刘经三,长期从事秘密工作黄县县委委员李明德,新中国成立的解放军某部政委侯醒吾、浙江省计委领导宋竹庭、空军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宋绍九、青岛市科委负责人侯岳西等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